国际商务论坛

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贸易论坛>国际商务论坛

“一带一路”战略下辽宁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与提升策略

发表于:2017-05-17 17:35 作者:admin

陈岩  辽宁社会科学院


  摘要:近年来,对外开放度低一直是制约辽宁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实施下,辽宁省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载体,应着力破解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难题,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扶持优势产业走出去、加强多元化开放平台、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区等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根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GDP增长6.7%。相比之下,2016年辽宁GDP实际增速为-2.5%,是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排名倒数第一。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经济增速的下滑,是辽宁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体制机制陈旧导致的直接结果。其中对外开放度低是制约辽宁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实施下,辽宁省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载体,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转移过剩产能,构建东北对外开放的平台,打造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

  一、       “一带一路”战略下辽宁对外开放的现状

  2016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5825亿元,引进省外资金26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新培育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28家,建设海外仓50个。其中,辽宁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投资项目54个,中方投资额13.79亿美元,占辽宁省同期投资总额的34%;外贸出口132.5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30.8%;外贸进口106.9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口总额的24.6%。

  (一)合作开放平台日趋多元化

  2016年,辽宁省积极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促进大连金普新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大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营口中韩投资贸易合作园区功能,推进丹东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目前《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待批。此外,辽宁省积极组建“走出去”企业联盟,积极参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华晨集团、东北特变电工等联盟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设境外工业园区8个,布局项目97个,极大地推动了辽宁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多元化的合作平台增强了辽宁经济发展活力,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

  (二)港口改革提质增效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推动下,辽宁省全力推进沿海港口转型升级、多式联运体系发展,积极构建服务于亚太及俄罗斯、欧洲地区的国际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2016年,辽宁省内实现“三互”大通关、大连港、营口港集装箱多式联运,成为全国首批示范工程。2016年7月20日,大连港正式开通了“辽满欧”商品车过境班列,以节省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营口港不断深化对俄合作。2016年11月7日,营口港入股俄铁下属的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在原有六条中欧班列的基础上,又新开设了“新东方快车”精品、营口港至俄罗斯冷藏班列、俄罗斯至沈阳港回程班列等一系列班列,进一步巩固了营口港在“一带一路”上的地位。此外,丹东港至俄罗斯和蒙古的物流通道建设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三)国际产能合作取得强劲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下,辽宁积极把握国际经济合作新方向,不断出台、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辽宁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强劲发展。2016年8月,辽宁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印发了《辽宁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施方案》,方案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加快了辽宁省企业“走出去”的步伐。2016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对外投资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9%;装备制造出口94.6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2%。其次,辽宁省立足自身优势产业,以亚洲和非洲等地区为重点,建立境外产业园区。目前,辽宁境外的主要园区包括乌干达辽沈工业园、中白(白俄罗斯)工业园、特变电工印度工业园、沈阳联立铜业哈萨克斯坦有色金属产业园以及罗马尼亚辽宁境外经贸合作区等,相关重点产能合作项目不断推进发展。再次,辽宁省鼓励和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地区设立研发、生产、营销中心,支持产能过剩企业在东南亚、中亚、非洲、俄罗斯、东欧等国家地区开展产能合作。


(四)服务外包产业呈现新局面。服务外包产业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模式,是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是我国最早开展国际外包业务的省份之一,在继大连市成为我国首个授予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后,2016年,沈阳市被确定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至此,辽宁服务外包产业初步形成集聚效应,沈阳、大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引领全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外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6年9月,辽宁省服务外包接包合同签约31.4亿美元,同比增加139.3%,接包合同执行9.44亿美元。辽宁省专业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1194家,新增58家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数突破23万人。[1]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际、国内市场承接服务外包需求的不断增长,辽宁省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的比重大幅提高。其中承接新加坡,印度、菲律宾、泰国和土耳其等国家的服务外包合同额同比增幅均超过100%,此外,承接澳大利亚的离岸服务外包取得重大进展,澳大利亚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304美元,同比增长6339.15%,执行金额117万美元,同比增长258.78%。 


  二、 “一带一路”战略下辽宁面临的问题

  (一)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作为沿海工业经济大省,历年来,辽宁对外贸易依存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不高(见图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外贸依存度为32.7%,辽宁省为26.9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74个百分点。2016年,辽宁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865.2亿美元,同比下降9.8%。其中,出口430.7亿美元,下降15.1%;进口434.6亿美元,下降3.9%。首次出现外贸逆差。2016年辽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2.4%,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待增强。  

  2016年,辽宁对日本、韩国、欧盟、东盟和美国五大传统出口市场出口额为305.1亿美元,下降14.7%,占全省出口70.9%。其中对日本出口78.2亿美元,下降7.4%;对韩国出口40.4亿美元,下降11%;对欧盟出口56.8亿美元,下降12.9%;对东盟出口82.7亿美元,下降21.3%;对美国出口47.1亿美元,下降18.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132.1亿美元,下降20.9%。还需要指出的是省内各地区间对外开放程度不平衡。2016年,外商直接投资向沈阳、大连聚集趋势更加明显。其中新批项目沈阳、大连两市合计占全省的79.7%,合同外资额合计占全省的54.9%,外商直接投资合计占全省的83.9%。辽宁省内各地区间开放度差异过大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6)》、《辽宁统计年鉴(2007-2016)》

  (二)融资体系比较封闭单一

  在现代经济体中,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功能,辽宁经济下滑以及开放度较低,与辽宁金融业薄弱,融资体系封闭单一有较大的关系。除了缺少国际融资渠道外,国内、国外的融资渠道也比较单一。其一,融资供给与利用方式较单一。从供给看,受辽宁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影响,一些私募、风投、天使投资等投资性的金融机构很少到辽宁投资发展。从利用方式看,出于担心权利被削弱、社会融资风险的顾虑,辽宁企业很少采取直接融资、股权交易、风投等新型融资方式,多数依赖银行直接贷款筹措发展资金,融资方式单一。其二,政府境外投资支持政策相对滞后。省内关于境外投资的财税、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改革创新措施急需出台,以便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环境。其三,省内相关信用担保机构不足,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相比于沿海发达地区,辽宁省企业银行贷款申报期限长、担保要求高,金融支持力度不够,一些“走出去”投资项目和区域合作项目,由于缺乏金融支持而难以落实。

  (三)资讯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建立开放的信息资讯和服务体系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总的来看,辽宁在这方面不具有优势。 一是缺少了解境外资讯的合作交流平台。辽宁省内大多数企业缺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环境、政策法规、市场机遇、投资风险、文化风俗等信息的了解,缺少相关资讯的合作交流平台。二是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对境内外市场信息的收集、研究与发布的权威机构,国内外投资信息咨询、风险评估等专业服务薄弱,相关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三是省内对外开放宣传力度不够。省内对外宣传辽宁省企业发展情况、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等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是高层缺乏宣传推广平台,省内投资合作信息有待及时发布。

  (四)企业“走出去”合作意愿不强

  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已迈出坚实的步伐,面向全球的跨国公司也越来越多,但辽宁企业“走出去”的规模不大,且涉及的领域不多,这与辽宁企业“走出去”的意愿不强有密切关系。首先,企业商会没有充分发挥出“走出去”的组织作用,地方企业协同“走出去”的意愿不强,境内境外企业单打独斗现象较普遍,甚至存在无序参与国际工程承包、海外并购项目竞争、竞相压价等现象,致使企业利益和信誉均受到损失。其次,“走出去”企业产业关联度不高,缺乏相关配套产业链。一些地区有核心产业无配套产业、有生产型产业无保障型产业、有风险难点无咨询服务,企业间生产配套和协作不足,产业链尚未形成。一些“走出去”企业规模小,形式单一,抗境外经营风险能力较低。

  三、辽宁扩大对外开放的提升策略

  (一)要进一步强化对外开放的创新政策体系

  辽宁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学习借鉴上海、天津自贸区制度、措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辽宁自贸区、对外开放先导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功能布局规划和行动计划,要进一步对接国际标准和国家贸易规则,加强自贸区在投资、贸易和管理方面的改革力度,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外开放服务机制软环境建设,通过与省内商会、外资企业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辽宁对外开放软环境建设的意见,进而提出改革新举措,提升辽宁对外开放服务与法治的软环境。更重要的是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依托地缘优势,搞好中蒙俄经贸合作协调会议、俄远东地区与东三省合作理事会等对外经贸合作机制,通过东博会、哈洽会、韩国周等合作交流平台,加强辽宁与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往来。

  (二)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环境

  在深化对外开放的基础上,要不断优化辽宁金融业的开放环境,加快金融业的发展。其一,要加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作,辽宁省各级政府积极引导企业与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帮助企业合理有效利用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东盟基金、中投海外直接投资公司等融资服务平台,拓宽企业“走出去”融资渠道。其二,要推进金融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产业金融,加强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公司、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和区域资本市场的建设。加强金融风险预警防控和处置能力。其三,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金融机构。重点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以及有实力的证券、期货、专业性保险机构,通过合并、重组、增资等方式,组建以财政资金为主导,民间资本参股的大型融资担保机构,逐渐丰富完善辽宁金融机构体系。

  (三)要加快扶持辽宁装备制造优势产业走出去

  在辽宁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的历史机遇,将辽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势产能转移结合起来,加强对“走出去”企业进行总体规划和政策指导。首先,扶持优势企业为“走出去”的主体,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支持辽宁重大成套装备企业“走出去”参与国家海外援助工程项目。通过建立境外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中心,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重点领域与项目的合作,开拓海外市场,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其次,组建境外企业联盟,创新境外工程承包模式。支持重点企业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创新承包工程与建设运营的合作机制,以“建营一体化”的模式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可持续发展。

  (四)要加强多元化开放平台的建设

  扩大对外开放,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上拓展对外开放的平台和渠道。首先,加强辽宁自贸区,沈阳、大连、营口3个片区的建设,认真学习上海、天津自贸区在外商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服务业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完善辽宁自贸区、开发开放试验区发展的体制政策环境,促进辽宁投资贸易便利化,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营商环境。其次,拓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渠道,面向社会资本和外资加快开放服务业市场,依托辽宁地缘优势,吸引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金融机构在辽宁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发展相关金融业务。再次,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省内加快出台跨境电商发展指导意见,积极建设与之配套的物流、结算、信息、第三方支付等综合服务平台,研究制定关于跨境海外仓库费用信用担保和补贴、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资助、互联网支付业务扶持、专业人才培养等政策。

  (五)要努力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区

  发展国际物流是加快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基础,辽宁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一是整合发展辽宁海港空资源。合理规划省内各港口之间的功能与分工,优化港口布局,通过资源整合与战略协作,避免重复建设。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赴俄及沿线国家的新航线,加强国际机场的客货运输能力,推进港口与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运输体系的对接。二是组建区域性物流联盟,加强省内大连、营口、锦州、丹东、盘锦等港口城市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积极发展跨境物流,带动出口贸易发展。重点推进综合性国际物流枢纽区的规划建设,加强与周边俄、韩、蒙等国家开展跨境物流合作,形成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物流产业集群,打造东北亚多式联运中心。三是大力提升物流枢纽区的服务功能,增强物流中心的保税仓储、流通加工、保税交割等服务功能,推动物流综合业务集成化运作,提供便捷服务,一站式通关,提升物流中心的综合服务水平。





友情链接